苏州仅一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视点之一二

2016-01-04 00:00:00

苏州仅一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视点之一二

张杰


  之一: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捷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核心技术的世界制造大国。因此,一旦寒冬来临,或茫然不知所措,或在痛苦中死死挣扎,或在束手无策中等待死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以云集60000多家企业而获“世界工厂”称号的中国东莞,如今忽然变得门可罗雀,满目萧条。
   其实,东莞的企业家们并不缺少想法。他们要么正在朝着工业自动化的方向转型升级,要么掉转船头寻找其他市场缺口。大家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既要把劳动成本降下来,又能让自己坚强地活下去。这种“养家糊口”的观念对这些代工企业而言固然很实际,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却显然是不够的。
   科技公司,必须是一个能够站在未来回望当今的先驱者。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厚积厚发的德、日、韩老牌科技企业,还是不断颠覆人们想象的美、以等创新型科技公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充满了未来感。虽然,以“华为”、“中兴”及BAT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科技公司正在崛起,且在世界科技的激流中努力翻滚与赶超,但从中国目前科技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仍执着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埋头开发所谓的自主核心技术,试问你真的可以吗?也许,当你真的开发出一款自以为比较先进的技术产品的时候,人家早已对你的技术进行了迭代。因为,低起点注定让你难以超越。
   那么,要想实现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没有捷径可走?答案当然是:有。
  要想成为巨人,最好的办法是与巨人携手同行。寻求与世界一流科技公司合作,不失为实现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其实,很多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相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言,也会吸引世界顶级科技公司来中国寻求合作。因此,合作既是一条发展路径,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合作,让我们可以与“巨人”站到同一个高度,回望当今,远眺未来。

   之二:找准2016年的着力点
   尽管有一部分人对2016年及其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似乎信心百倍。然而,从2015年的中国科技表现分析,在世界前沿高端技术方面尚创新乏力,仍然充当着模仿者和跟随者的角色。
   特别在正处于世界科技热风口的人工智能、VR、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我们似乎才刚刚一只脚跨入门槛。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手中。而我们目前推出来的智能科技产品,只不过是把人家的核心技术拿来组装一下而已。从本月6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可以看出,中国参展企业虽然多达1300家,占了整个展位的三分之一,但高端技术亮点甚少。所以,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材料及软硬件的基础性研究做起,同时对未来须多一些想象力。如果说2015年是战略调整期,那么2016年则应该是战术调整期。我们须从整个产业链技术上,埋头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
   盲目乐观,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虚;敢于直面“软肋”,方能使我们孱弱的肌体变得愈加强壮。那么,作为科技公司,2016年我们的着力点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前些日,笔者与苏州仅一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小林先生谈到这个话题时,他说过一段令我深受启发的话。龚总说,仅一测控作为专注于测量与控制技术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始终关注与研究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关注人们新的消费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发展趋势。未来,我们将围绕与消费者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创意智能硬件新产品做一些融合性的技术探索,基于人们更便捷更时尚更智能化的多元消费需求,用物联网+家居、穿戴、医疗、交通、社区等各行各业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去年,我们在智能交通上作了初步的探索,推出了渣土车状态检测和车载称重控制等智能绿色产品,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2016年,仅一测控在战略上,将着眼于工业4.0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传输与控制技术的深度研究,以图建立新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彻底摆脱中国高端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局。在战术上,我们仅一测控工作的着力点为12个字,即:创新驱动,修炼内功,稳中求进。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技术服务
在线订购